主页 > 社会民生 > > 正文

(综合)外交家乔冠华简历资料 乔冠华与龚澎一见倾心的婚姻之旅(2)

发布时间:2018-11-08 20:10 来源: 点击: 0000 次 字体:   |    |  
基乔会谈 1972年2月21日,中国外交又迎来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乔冠华与基辛格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是最为艰巨的会谈。毛泽东主席自始至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基乔会谈”

  1972年2月21日,中国外交又迎来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乔冠华与基辛格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是最为艰巨的会谈。毛泽东主席自始至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1972年2月22日,基乔会谈的第一天,他两人逐句审查公报草案,首先肯定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然后双方各自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1972年2月24日,双方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

  1972年11月24日下午,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基辛格向尼克松汇报后,双方都做了让步,提出了新方案,基乔会谈已取得突破,这时周恩来进来参加最后定稿的谈判。到第五天凌晨两点,公报文本基本落实。后来,周将文本报请毛泽东和政治局批准,这就是引起强烈反响意义深远的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

  重新工作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乔冠华被隔离审查,后在王震的过问下,1982年1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托习仲勋、陈丕显,在中南海约见乔冠华,后来乔冠华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担任顾问。

  文革岁月

  1966年,乔冠华与陈毅、姬鹏飞等人一起,被列为外交部的“打倒”对象。1973年经毛泽东点名,乔冠华恢复了工作。复出后的乔冠华和“四人帮”走得很近,1973年底,参加了四人帮发起的对周总理的不公正批判。乔冠华是周总理从1940年代一手提携起来的干部,二人关系情同父子。这件事情使乔冠华心里一直十分内疚自责。乔冠华利用一次见外宾的机会,对1973年底发生的对周总理不公正的批评,当面向总理表示当时自己的发言也是错误的,对不起总理,请他原谅。周总理非常宽容地说:“那怎么能怪你呢?那是总的形势,大家都讲了嘛,你在我身边工作几十年,又管美国这一摊,怎么能不讲呢?再说,我也有失误,也不能说不能批评我。”周总理则安慰他说:“不要这样想。这不是你们能左右的事。“

  乔冠华受到中央专案组的审查。在被审查期间,乔冠华着手整理旧作,把他30年代在香港、40年代在重庆和建国后写的许多国际评论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在文字上做了校勘和必要的修改,编成了《乔冠华国际述评集》

  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中美联合公报》等。

  1964.3~1974.11年,任外交部副部长。

  1974.11~1976.12年外交部部长等职。

  北京逝世

  乔冠华的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了,他最后一次住进北京医院,习仲勋代表中央到医院探望乔冠华。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逝世,享年70岁。

  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主持了乔冠华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骨灰盒被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1985年春节过后,章含之来到苏州,在好友李颢的陪同下,1985年清明节那天,章含之手捧乔冠华的骨灰盒,来到依山傍水的太湖半岛东山藤湾湖沙村华侨公墓,使他魂归故里。

  人物论著

  主要著作

  1937年至1946年:《争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国际》《形势比人强》《向着宽阔光明的地方》《从战争到和平》《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出版。

  主要文章

  《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寂不是和平》《时代终究是变了》《马德里的陷落》《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方生末死之间》《法国的崩溃》。

  【外交家乔冠华与龚澎之子:怀念我的母亲】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1970年3月8日那天的清晨,蒙蒙发亮的天空,零零散散飘下几片雪花,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导致晕厥,被抬上北京医院的急救车,我站在急救车旁,初春的寒冷让我从不知所措中清醒。

  龚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

  母亲龚澎已经离开我们40多年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1970年3月8日那天的清晨,蒙蒙发亮的天空,零零散散飘下几片雪花,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导致晕厥,被抬上北京医院的急救车,我站在急救车旁,初春的寒冷让我从不知所措中清醒。我思忖,“文革”初期的疾风暴雨刚刚过去,父亲、母亲刚刚被“解放”,恢复工作,全家人还没来得及透口气,却不知什么厄运又会降临,不禁打了个寒战。母亲离开了报房胡同外交部宿舍,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失去母爱呵护的我,开始走上了独立自行的人生旅途。

  周恩来的赏识

  今年是我的母亲龚澎诞辰百年纪念。6月下旬,我回到了母亲曾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我的诞生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被称作周公馆的曾家岩50号。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这里领导中共南方局的工作。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同志也曾长期居住和工作在这里。1940年至1946年,母亲和周恩来身边其他的工作人员,就生活在这座简朴的建筑里,度过了她一生中最有意义的6年。1944年7月29日我出生后,在这里度过了1年零4个月,是当时周公馆唯一的儿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怀着庄重的心情,缓步走进了这座曾经经历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三层灰色小楼,仔细观看每一个房间和庭院里每一个角落。

  当我走进周恩来的办公室,眼前的景象使我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母亲当年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情景。她身着八路军军装,提前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走进办公室后,简单寒暄几句就问母亲:“看到了什么?”母亲说:“看到了三张地图。”周恩来又说:“那你具体说说看!”母亲说:“一张是欧洲地图,另一张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军事地图,还有一张我只看了一半,你进来把帘子拉上了。”周恩来带着几分满意说:“你的观察很敏锐。”这是母亲给周恩来的第一印象。周恩来又询问了母亲的经历和家庭情况,了解到她的父亲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将领龚镇洲。她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后来调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与周恩来谈话之后,母亲被安排担任周恩来的外事工作秘书,参加外事组的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负责联系新闻界。

  我穿过走廊,认真阅读墙壁上展板中的文字。其中一块展板上写道:龚澎——南方局外事组副组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新闻发言人。龚澎英文流利,秀外慧中,机敏灵巧。她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他们常主动代龚澎传递宣传材料,给她以多方面支持。外国朋友称她为“坚强而富有献身精神的革命者”。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她担负对外宣传和翻译工作。

  另一块介绍南方局外事组的展板上写道:龚澎“在重庆作为周恩来的英文秘书和中共代表团的新闻发布员,为向世界宣传介绍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时在重庆的中外人士的广泛尊重和好评,被在重庆居住过的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誉为‘环球新闻界一个最出类拔萃的妇女’”。

  我站在展板前,凝视着母亲当年的照片,心中为母亲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感到自豪。

  母亲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但处事沉稳。知人善任的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说:“龚澎静若处子。”“静若处子”出自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未出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我觉得周总理对母亲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对母亲来说,表象上的“静”反映了她心中“宁静”的境界。新中国成立时母亲就担任外交部情报司(新闻司前身)司长,长达15年之久,外交部的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她数年如一日,就像她在1965年对新闻司干部讲话中所说的始终以“战斗的精神面貌”把工作做好,像战士一样忠于职守。十多年多次因出色的工作受到中央的表扬,她荣辱不惊,一直保持平静的心态。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1970年3月8日那天的清晨,蒙蒙发亮的天空,零零散散飘下几片雪花,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导致晕厥,被抬上北京医院的急救车,我站在急救车旁,初春的寒冷让我从不知所措中清醒。

  毛主席的表扬

  近年来,我寻回了一些历史的碎片,使得母亲的为人和形象在我心中更加清晰起来。几年前,外交部西欧司李九年参赞送给我一份他保存的母亲1965年在外交部新闻司谈“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记录稿。这篇已经发黄的讲话稿,把我的思绪带回到1965年春天的一个周日,父亲乔冠华和母亲的朋友姚臻(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来家中做客。我从旁走过听到姚叔叔说,最近他在毛主席那里谈工作时毛主席说,龚澎是优秀的女干部。姚叔叔走后,我十分惊喜又好奇地问母亲:“毛主席因为什么事情表扬你啊?”母亲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淡淡地一笑,说:“主席对我们的工作比较满意,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不久,母亲同父亲在家里的交谈中提到去参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情报工作展览。母亲说:“那项工作也出展了,而且放在很显著的位置。”上次没有得到母亲满意答复的我在一旁猜测,毛主席的表扬和展出的那项工作一定有关系。又过不久,安全部门的同志请母亲作报告,母亲再三婉拒难以推辞,就以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为题作了报告。母亲后来告诉我说,既然给其他单位讲了,也要给外交部的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讲一讲她进行调查研究的经验。这就是李九年同志送给我那份谈话记录的来历。当时我推想,毛主席的表扬同母亲说的那项工作肯定有关系,但是究竟是什么,我并不知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声明: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本站也不负内容真实性--- 新闻头条 责任编辑:linxing洛峰
打印文章